是不是经常在美剧里听到主角说"I did it at the eleventh hour"却满头问号?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个既浪漫又刺激的俗语,让你瞬间get到歪果仁的"踩点哲学"!
这个俗语其实是个跨次元联名款!源自12小时制钟表系统的"第11小时",距离deadline仅剩1小时的极限操作。更有意思的是,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协议就选在1918年11月11日11:11,给这个表达镀上了历史金边!
职场篇:
▸ The client approved the proposal at the eleventh hour.
(客户在最后关头通过了方案)
校园篇:
▸ She remembered to submit her thesis at the eleventh hour.
(她在截止前最后一刻记起来交论文)
搭配王:常与"save/come through/remember"等动词组CP
语气大师:用升调表达庆幸,降调则暗示批评
场景切换:邮件中可用作委婉版"last-minute"
注意不要和数字11混淆!当你说"Let's meet at eleven",可没人会觉得你在玩梗哦~
比起中文的"临时抱佛脚",这个表达更多了绝处逢生的戏剧感。就像漫威电影里英雄总在最后1秒拆炸弹,美国人就爱这种心跳加速的爽感!